没来由地情绪低落,见谁都不顺眼,无名火想压都压不住,无缘无故地暗自落泪……对这些,你是否感觉无计可施?其实解决的方法很多,而且很简单。
记得《浪漫满屋》里带来甜蜜心情的冰激凌吗?当你感觉郁闷时,与其依赖心理医生向其倾倒“情绪垃圾”,不如尝试改变饮食习惯。千万别小瞧这些食物,它们是厨房里的“灵丹妙药”,可以治疗压抑、焦躁、愤怒和沮丧等,绝对能帮助你把坏情绪排除在外。
情绪1.多愁善感,忧郁消极
假如饮食中长期缺乏乳酪制品、鱼肉、蛋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时,情绪特别容易变得忧郁。色氨酸和酪氨酸都是重要的“情绪快乐营养素”。前者被人体吸收后能合成神经介质5-羟色胺,发挥安神作用;而后者则在体内转化成肾上腺素能提升积极的心态。
另外,当你习惯快餐、冷冻速食而缺乏豆制品、杂粮、坚果等含镁食物时,情绪也容易受到消极影响。因为矿物质镁具有镇静作用,能够舒缓肌肉紧绷与情绪忧郁,必须经常补充。
情绪2.脾气暴躁,嫉妒心强
钙有抑制脑神经兴奋的作用,钙质缺乏人就会变得情绪不安且周身无力。长期摄入碳酸饮料、咖啡、汉堡、比萨、动物肝脏等大量含磷食物后,人体内的钙磷比例会严重失衡,饮食中过多的磷便会把体内的钙“赶”出去,导致脾气暴躁。
假如你又是无肉不欢者,体内的肾上腺素水平猛增而令人变得易冲动。牛排、红烧肉、烤鸡、羊腿……这些美滋滋的肉食,过量食用将可能使你变得不再可爱。
情绪3.患得患失,紧张过度
长年吃素得不到足够的脂肪以及富含于动物性食品中的卵磷脂和肉碱,从而会影响细胞对能量的利用,影响脑组织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这些因素都易令人变得疑虑和忧伤。难怪不少通过节食、素食来减肥的女性,因能量和蛋白质摄取量过低造成贫血、精神紧张,甚至带来失眠烦恼。
另外,B族维生素可维持人体正常的神经介质水平,尤其是维生素B6会产生一种“抗抑郁剂”,起到缓解紧张和忧虑的作用。一旦缺乏,就会多疑。假如你是烟酒爱好者,平时饮食中的新鲜蔬菜和粗粮的摄入量又不足,代价就是:体内维生素B1、B6等被严重耗损,容易患得患失,紧张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