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积食中医化解法
方法一:三根汤或焦三仙
如果仅仅是轻微的流鼻涕,稍有些咳嗽、口唇发红,那么病轻药也轻,一般喝一些中药代水饮即可。可以减轻病症,扶正去邪。
三根汤:芦根,葛根、茅根煮汤。一天一付,当水喝。
焦三仙:焦麦芽、焦神曲、焦山楂。如果不爱吃东西,口臭、腹胀,可以煮焦三仙代水饮。
方法二:捏脊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中头部和背部正中线是督脉走行的部位。督脉主阳,刺激督脉穴位可以影响内脏和整个机体功能亢奋。
捏脊具有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提高脏腑生理功能的作用。这种保健按摩术,可以增强人体的呼吸,循环、消化功能,从而达到保健的目的。
操作方法:
捏脊前先把双手搓热。让宝宝俯卧,全身放松,妈妈站于一侧。在宝宝背部由下而上轻轻按揉,使肌肉放松。然后从宝宝的骶尾部长强穴开始,用拇指和食指的二、三节将宝宝的背部皮肤捏起,双手交替捏脊至大椎穴,如此反复进行3次,在第4次和第5次时,每捏3次后用力将皮肤向上提1次,有时还会听到响声,最后以双手拇指分别按揉双侧的脾腧,胃腧、肾腧各3~5次。
方法三:食疗
山药米粥
干山药片100克,大米或小黄米(又叫谷子,粟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将大米淘洗干净,与山药片一起碾碎,入锅,加水适量,熬成粥。
功能:调补脾胃,滋阴养液。
主治,小儿积食不消,吃饭不香,体重减轻,面黄肌瘦。
白萝卜粥
白萝卜1个,大米50克,糖适量。
制作白萝卜、大米分别洗净。萝h切片,先煮30分钟,加米同煮(不吃萝卜者可捞出萝卜后再加米)。煮至米烂汤稠,加红糖适量,煮沸即可
。
功能:开胸顺气,健胃。
主治小儿消化不良,腹胀。
经常食用,有利于调节胃肠功能。
方法四:中药
小儿至宝丸
用于小儿风寒感冒,停食停乳,发热鼻塞,咳嗽痰多,呕吐泄泻,惊惕抽搐。口服,一次1丸,一日2~3次。
太和妙灵丹
用于小儿肺胃痰热,外感风寒引起的发烧恶寒、头痛鼻塞,咳嗽气促、烦燥不安、内热惊风、四肢抽搐。用温开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