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看配料表
目前我国的食品包装上还不会直接出现“反式脂肪酸”的字样,但消费者依然可以从“配料表”中发现反式脂肪酸的踪迹。凡是成分中有氢化植物油、半氢化植物油、人造黄(奶)油、人造植物黄(奶)油、人造脂肪、麦淇淋、起酥油等名称或英文为Hydrogented(氢化)字样的,就表示该食品中含有有害的反式脂肪酸。另外,如果在“油类”前面出现“精炼”等字样,就说明其加工过程中也有可能产生反式脂肪酸,因为在对植物油进行精炼的过程中,大约有1%的顺式脂肪酸会转变为反式脂肪酸。
举例:烘焙食品如蛋糕、曲奇、奶油面包、蛋黄派、饼干等;
甜品类食品如巧克力、冰淇淋等;
饮品类:奶茶、咖啡伴侣、奶精等;
膨化食品:薯片、虾条等。
第二步:看烹调方式
烹调时油脂长时间高温加热,把油烧到冒烟甚至着火,这时候部分顺式脂肪酸会发生构型变化转变为反式脂肪酸。所以油炸食品、爆炒食品中含有反式脂肪酸。
举例:洋快餐中的薯条、鸡翅、鸡腿等;
中式早餐中的油条、油饼等;
零食中炸肉串等
方便食品:方便面等。
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每天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每日总能量的2%,就是安全的。所以,对反式脂肪酸也不必谈之色变,因为只有经常、大量地食用才会给健康带来威胁。此外建议大家每周最好食两次鱼,以多摄入ω-3脂肪酸,从而减少反式脂肪酸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