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醋保健传说风靡民间,以醋为主的“配方”也不少,有的号称能防病祛病,有的自诩能美容养颜,还有的声称能养生强身……同时各种醋保健品充斥市场,什么保健醋、醋疗、纳豆等等五花八门。小小的醋,真有如此神奇的作用吗?让我们看看专家的解读。
误区1:自我“醋疗”
肝病专家解读:近几年,“醋疗”之风越吹越猛,仿佛醋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其实,醋只是一种调味品,不是药,把醋当作药物来治病,可能越治越严重。诚然,传统中医药学中,有把醋当作药引子的,中医典籍也确实有“酸入肝”的说法,但是,我们不能片面理解。
一则中药方中,君臣佐使配伍得当,方能药到病除。如果单纯把药引子拿出来当作药方来治病,怎么能保证疗效呢?所以,相信“醋既然能当药引子,就一定能当药”的想法是大错特错了。另外,中医确实有“酸入肝”的说法,这里说的酸,是指“性味”属酸性的药物,不仅仅包括醋,还包括很多种中药。可以这么说,酸味的东西未必性味属酸,性味属酸的药物未必尝起来是酸的。把“醋”和“酸”画上等号,就不对了。此外,中医所说的“肝”,和西医所说的“肝脏”也不能划等号,二者分属不同的范畴,不能等而视之。
误区2:保健醋可以多喝
内分泌科专家解读:如今,很多商家在普通食醋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有保健作用的食材,如大枣、桂圆、山楂、黑枣、枸杞、冰糖,制成保健醋来销售。据商业部门的一项不完全统计,保健醋的购买者大多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他们多是冲着“保健”二字购买的。但是,保健醋毕竟是起到保健作用而已,怎么能期待它有多大的治疗作用呢?
其实,保健醋无论加入什么成分,其主体都是醋。而加入的食材不同,保健作用各异。比如说,加入大枣,有补血益气的作用;加入枸杞,有益肝明目的作用;加入山楂,有活血消食的作用;加入冰糖,有补阴和胃的作用。但是,在考虑添加进去的食材的保健作用之外,还要考虑到食材本身对自己健康的影响。用什么样的保健醋,最好征求医生的意见,不要自作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