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营养学会培训中心(原成都中医药大学营养师培训中心)
咨询电话
  • 中心公众号
    中心公众号
中心动态
献礼校庆 | 成都中医药大学六十华诞记
发布时间:2016/10/26
作者简介

 

 张新渝教授        

       历任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副主任,中诊、内经教研室主任。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巡讲团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黄帝内经学分会常委,四川省科技成果奖评审专家,四川省中医药学会中基专委会主任委员,成都市营养学会会长,成都中医药大学大学生科技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成都中医药大学营养师培训中心首席专家。

 

西蜀天府,天宝物华,

 

地灵人杰,源远流长。

 

辉煌金沙,五千年文明悠;

 

锦绣成都,三千年文化厚。

 

青羊宫里,晨钟声声;


 

琴台路上,晚韵袅袅;

 

十二桥下,绿水潺潺;

 

浣花溪边,碧草茵茵

 

一九五六,政府英明决策;

京沪穂蓉,中医学院首建。

 (原成都中医学院老校门)

 

自古西蜀,享誉中医之乡;

至今天府,堪称中药之库。

 

花开成都,情理使然。

 

高贤会师,齐商育人大计;


(建校初期,邓绍先、蒲湘澄、卓雨农等与苏联专家在一起)

 

方家聚首,共绘办学宏图。


(50年代,卫生部副部长郭子化来校调研)

 

斯炽殚精,立校特色方针;

(卫生部授予李斯炽金质奖章)

 

棹仙竭虑,献图子午流注;

(吴棹仙教授向毛泽东主席敬献《子午流注环周导图》)

 

达夫呕心,启明六经法要;

(陈达夫教授在编写《眼科六经发要》)

 

一揆沥血,精编四气五味。

(凌一揆教授在指导博士研究生)

 

一九九五,改革东风益劲;

更名大学,蛟龙再腾九天。

 

二零零六,开放形势更佳;

两校并入,猛虎又添双翼。

 

 

 

传承国宝,探微岐黄长沙;


(第一届中医专业学生毕业照)

 

光大国粹,索隐温病各家;


(著名老中医代云波(中)、刘伯尧(右)、吴伯安在病房会诊)

 

宏扬特色,坚持辨证精华;


(由学生自主创刊编辑的学术性刊物《中医学与辩证法》,从1982年至今已有34年)

 

培育后起,甘愿血沥汗洒;

(我校首批硕士学位证书颁发典礼)

 

护卫黎民,福泽百姓万家。

(“杏林情•腾飞梦——健康四川中医养生春天行”庆祝学校60周年华诞大型义诊及展演) 

 

前赴后继,五十四批英才;

励精图治,近十万名豪杰。


( 我校医、药65届毕业合影)

 

初衷不改,六十春华秋实;

矢志不渝,一甲夏暑冬寒。


(千人护理实习生宣誓)

 

至真圣道,先人创两千年;

 

神奇仁术,后人传百余代。


(我校培养的我国第一位外籍方剂学博士)

 


(我校培养的我国第一位外籍针灸学博士)

 

道行百世,沉疴得以救治;

术施千载,苍生得以康泰。

 

花开他枝,无颜面对先人,

果结他园,有愧遗羞后人。

 

(校训)

 

承历史文化厚重,乘现时振兴雄风,

用独一无二成就,让国际与我接轨。



(东盟中心成立)

 

天时,地利,人和;

立志,奉献,拼搏。

 

中华有我好儿郎,传扬大道保民康

奋发图强凌云志,天下无恙祭岐黄

(千人太极表演)

 

忆往昔:

成中医人,大医精诚

大爱无疆,无愧炎黄

(我校第一批农村巡回医疗队下乡)

 

看今朝:

成中医大,国内一流,

国际知名,有志争创。

万众雄心,万丈豪情,

 任重道远,绝不彷徨! 

 

 

本文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张新渝教授撰写

转载注明出处

Copyright 2005-2025 四川搏锦程职业培训学校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名访问者
蜀ICP备06016873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0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