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范志红微信
洋快餐是否使用过期的肉类原料靠消费者去发现确实比较困难,但是,在日常选购食品时,自己就应该好好研究一下保质期了。
一、从消费者角度来说,必须明白以下几件事情:
1、保质期快要到来那一段时间,并不意味着食物不能食用,或者安全性已经下降,所以,如果愿意购买,购买时不必感觉有心理障碍。即便买回家之后,放过了保质期的日子,有些食物如果状态正常,仍然可以食用。比如说,面包没有发霉也没有变硬,颜色、味道和口感正常;果酱和蜂蜜没有发霉也没有酒味,味道和口感正常,那么不一定非要扔进垃圾桶。
2、保质期的界限在于界定法律责任。在这个日子之前,商场可以合法销售,有任何质量问题,由生产者负法律责任;但买来之后在消费者家里过期,万一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或品质明显下降的情况,商家和生产厂家是不负法律责任的。消费者要自行判断过期食物是否能够食用。
3、保质期不等于最后可食时间。在保质期过后,也许一些食品从安全性角度仍是可以食用的,但它的品质可能有某种程度的下降。比如说,冷冻食品过期之后,致病菌可能没有超标,煮后吃下去也没有造成不良反应,但由于存放时间太长,风味、口感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味道不新鲜,维生素含量也有下降,脂肪可能发生轻微氧化。又比如说,酸奶、乳酸菌饮料等过期之后如果颜色、状态、风味正常,仍可饮用,但其中活乳酸菌的数量已经大幅度下降,可能会失去部分保健价值。
二、在所有食品当中,有哪些食品是消费者比较容易忽视其保质期的?
消费者比较容易忽视保质期和保质条件的是速冻食品和各种需要冷藏的食品。
1、冷藏食品往往并不能全程在包装上标注的冷藏温度下储藏,如果是这样,就会提前过期,比如熟食等。同时,冷藏的肉类熟食、豆制品、凉拌菜等也有可能被换过标签,明明是头一天做的,却贴着当天制作的标签。如果消费者不提高警惕,觉得还在保质期内,不经加热就直接食用,就有致病菌或细菌总数超标,甚至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危险。
2、冷冻食品都写着-18度下保质多少个月,实际上它并没有办法做到在运输中和超市里完全保持稳定在-18度下。冰柜是开口的,直接与室温的空气接触,还有很多人在翻动,所以它们几乎毫无悬念地会提前过期,风味口感发生变化,就不再值那么多钱。因此,购买这些速冻食品时,不要到临界期再买,还是买那些最新出厂的产品比较放心。
3、如果一种食品不能在规定的条件下储藏,保质期就不算数了。比如说,酸奶明明应当冷藏,如果在室温下出售,它的真实保质期就会大大缩短。
4、有些食品属于长货架期食品,比如糖果、蜂蜜、糖分很高的固体饮料等等,它们放几年实际上都不会有安全问题,因为太干了,微生物没法繁殖。
编辑:营养师培训
历史推荐:
》眼睛发育所需营养元素
》转基因土豆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如何解决营养师就业的四大难题
》冰箱储藏食物的几个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