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原创 投稿人:营养师柱子 编辑:Mr.x
[营养师推荐]春节即将来临了,家里桌子上的菜也逐渐的丰盛起来了,然而一桌美味的背后是需要大量的选购、加工和烹饪的过程的,为了避免吃进去的有害健康,所以我们在这过程中要万分的注意。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我们知道烹调加工过程是保证食物卫生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需要从以下六方面严格要求:
1.保持洁净的环境和用具
厨房和食品库房周围不应当存在鼠、蝇及其他有害动物或昆虫生长繁殖的场所,地面、墙壁和顶面应采用无毒无害建筑材料并配置有防蝇防鼠设备。应经常保持厨房和食品库房的整洁卫生。餐具、炊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炊具使用后应立即洗净,以保护清洁;加工冷荤凉菜的用具、容器应当事先消毒并保持专用。擦拭餐具的抹布使用时间不应超过一天,下次使用前应蒸煮消毒。
2.避免食物的交叉污染
(1)直接入口食品、待加工食品和原料三者之间不得混放或混合加工。
(2)洗菜盆、刀、砧板、盛放菜的碗盘等一定要生熟食物分开,避免交叉使用。
(3)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和不洁物。
(4)厨师加工生食后,应及时洗手再接触熟食。
3.慎重处理动物性食物
肉类食物生吃不但营养成分不容易吸收,也十分危险。比如,未煮熟的畜肉可能带有旋毛虫、囊虫或绦虫,淡水鱼未煮熟可能带有肺吸虫、肝吸虫等。在对卫生状况没有确切把握的情况下,肉、禽、鱼、奶等动物性食物必须加热熟透再吃。所谓加热熟透,就是要使食物的温度达到100摄氏度并保持一定时间。特别是需要加热的食物体积较大时,一定要注意延长时间,保证熟透,以免外熟里生。
有些人认为生鸡蛋和刚挤出的牛奶含有更多的营养成分,因此不加热而直接使用。这种习惯对健康有很大的危险性,很可能因为细菌的污染而引起食源性疾病。
4.改变不良烹调方式
煎、炸、烤等烹调方法使食物接触的温度达到摄氏几百度以上,不仅会破坏较多的维生素,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质和脂肪高温变性,可能生产苯并芘、杂环胺等致癌物质。例如,当烹调温度从200摄氏度至300摄氏度时,食物中杂环胺的生成量可增加5倍,所以在食物烹调时应尽量避免将鱼、肉等食物煎糊或烤焦。
5.食物腌制如何防止变质
食物经过高浓度的食盐腌制,可以阻止微生物生长,延长保存期。但是如果腌制方法不当,反而容易产生危害。例如,食盐浓度不够高,容易导致蔬菜或肉类发霉变质。腌菜时放盐过少、腌制时间过短都有可能产生亚硝酸盐。食入过多亚硝酸盐时会发生一种急性食物中毒--肠原性青紫症;长期少量摄入亚硝酸盐也会对人体产生慢性毒性作用,甚至有致癌作用。因此,腌制食物时应注意加足食盐,并低温储存;大量腌制蔬菜至少要腌制20天以上再食用;肉制品中加入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应严格按国家卫生标准的规定,不可过量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