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穴不来风,8杯水的提法,虽不专业严谨,但总还是有迹可寻的。就人体生理而言,一个每天消耗2400kcal能量的成年人,大约每天会从呼吸道损失350ml的水,我们从肺中呵出来的气是温润潮湿的,冬天的时候,你便能看见呼出的白白雾气中找到证据,那是水分在低温下凝聚。这部分水分损失会和呼吸频率、深度、空气湿度等相关,因此,350ml只是一个估计量,后面要谈到的水量也都是一个粗略的估计。

然后,皮肤也蒸发水分,有时是我们看得见的汗水,有时是我们看不见的——穿不透气的衣服,或晚上睡在塑料布上,你就能有所查觉。在不考虑运动的情况下,一般来说,一天有500ml的水分经皮肤损失。正常的大便中也会排走水分,大约150ml,拉肚子当然损失就更大了。人体最重要的水分排出是我们的尿液,一般一天1500ml左右,这样,一天总的水分排出量是约2500ml。那么我们该喝多少水呢?在一般情况下,人体代谢反应会产生300ml的水,普通膳食能提供1000ml左右的水,2500-1000-300=1200ml,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从事营养专业的工作者,会建议每天饮用1200ml水的原因,再考虑到一个普通的200ml容量饮水口杯,一般使用时盛水量在150ml左右,8杯这样量,就能满足1200ml的要求。

所以,如果一天8杯水的话,其实要有如下的先决条件:轻体力活动水平的成年男性,在理想的外环境下(如高温、低温、多风、干燥、湿润等环境都会带来变化),没有体育活动、空调、疾病等影响,在合理膳食(比如,吃火锅、烧烤,或者没吃水果,少吃蔬菜都会有影响)的条件下,以一杯150ml的饮用量,一天应该喝8杯水。由于我们的生活不可能这么理想化、标准化,所以喝多少水会有很大的变数。比如喝了菜汤、稀饭,吃了西瓜、葡萄等水果,由于食物中提供了比预期更多的水分,所以饮用水量可以不必那么多。人体是个非常精密的整体,它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多喝点、少喝点,身体自己可以通过尿液分泌等机制自我调节,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跟着感觉走,是不会缺水的。


但往往,不缺水不是我们目标,我们的目标是怎么通过科学的饮水维持、促进健康,甚至预防、治疗疾病。这是不同层次的健康需求,对饮水的方式方法有不同的要求,而且大部分情况下,还需要其它养生方法的配合。这中间,有些需求是可通过饮水实现的,比如“先饥而食,先渴而饮”本来就是养生妙法,足量饮水肯定有助于维持健康;有些诉求却无疑是镜花水月,注定只能停留在想象,比如喝水减肥——没有膳食、运动控制的减肥方法,大抵都是耍流氓,要么无效,要么以损失健康为代价,同时伴随着荷包的大幅缩水。由于从生物进化、人类历史的经验看,缺水渴死的远远多于喝多水被憋死的(有这样的人么?!老茶客泡一天茶,得喝下多少水啊?!见过喝酒喝死的,真没见过喝水喝死的),可见,喝少了,极其不利于健康,喝多了,没啥坏处,那何必不多喝点呢?事实上,多喝水比少喝水确实更有利于健康,对体内水分比例高的儿童尤其如此。想想你感冒的时候,有多少次是靠多喝水挺过来的?多饮水带来更多的尿液,可以更多地排走病菌产生的毒素和人体自己产生代谢垃圾。所以,我们不用局限于8杯,只要注意多喝水就是有好处的。


喝水有没有喝出事的?肯定的,有!远的不说,去年河南就有“喝水死”的案例。不过很明显,这黑锅不能扣在“多喝水”上,从健康角度讲,在胃容纳量范围内多喝水,几乎是有利无弊的事,因此,“足量饮水”是我们应该在生活中遵循的养生保健方法,8杯水,喝否?我的答案是:喝!多喝不一定有神奇的效果,但注意了饮料选择和饮用方式之后的多喝,会有助于健康,且不会有坏处。其实,多喝水只是谈到的饮水量的问题,正如运动不能只关注运动量,还需要关注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类型、运动频率等因素一样,健康饮水需要关注的决不仅仅是喝多少水,还需注意喝什么、怎么喝。其实在大部分情况下,令我们喝错、喝出健康问题的原因不在水量上,而在饮料品种的选择(如:可乐、咖啡、红茶、矿泉水等等)和饮用方法(如:暴饮、冷饮、饭前还是饭后喝水等等)上,内容颇多,请关注《健康饮水》系列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