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营养学会培训中心(原成都中医药大学营养师培训中心)
保养身体 饮水适宜
发布时间:2011/5/6

老子讲“上善若水”,中医认为是生命之本、“百药之首”,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说:“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谷入于胃,脉道乃成,水之于人,不亦重乎”。孙思邈的《千金方》里有一篇“服水经”,专门传授饮水的养生之道。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凡事要适度,保养身体也是一样的道理,饮水适量有益,过量则有害。水是不能够随便喝的,喝什么样的水、怎么样喝水、喝多少水?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问题,却是健康的关键,饮水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
  水进入人体之后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生理之水,成为血液、津液的组成部分,参与到人体脏腑气血的各项功能活动中去。《黄帝内经》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入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在水的运化过程中,肺、脾、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肺“主宣发肃降”,为“水之上源”;脾在人体中间,脾升胃降,像轴一样“运化全身的水湿”;肾为“主水”之脏,通过肾阳的蒸腾气化,把有用的水为全身所利用,不用的则通过膀胱而排出体外。
  一部分是病理之水,如果饮用了过多的水、不洁的水,或者是脏腑运化水的功能失常了,那么水就变成了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了,中医把它称之为“湿”。找中医看病,医生一看你的舌苔很厚腻,就说你是“湿气很重”,这个湿气就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废物,是应该排除体内的垃圾,如果堆积在人体不化,就要生病。由此可见,有用的水是血液、津液的一部分,无用的水“湿”则是一种致病因素。现在一去医院看病就大量输液,如果输得过快过多也会影响体内的水液平衡,用药过于寒凉滋腻都有可能损伤脾胃,从而导致湿病的发生。
  有人喝水上瘾、喝茶上瘾,有人把喝水“量化”,每天饮水量必须达到某种“指标”,比如一天喝几大杯水、喝几次等,结果导致喝水上瘾。报载一名英国男子一次性饮水太多,结果因为水中毒而死亡。长期大量喝水或者在短时间内暴饮,以钠为主的电解质就会受到稀释,血液中的盐分会越来越少,这样极容易导致细胞水肿。刚开始会出现头昏眼花、虚弱无力、心跳加快,严重时甚至会痉挛、意识障碍和昏迷。
医学研究报告表明,即使是在5小时内喝5升水,也足以致命。全世界每年都有因饮水过度而引发的病例,美国每年有超过10万的人饮水上瘾,甚至中毒。

【营养师】【健康知识】助你正确认识水,水水嫩嫩更健康!

Copyright 2005-2025 四川搏锦程职业培训学校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名访问者
蜀ICP备06016873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0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