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营养学会培训中心(原成都中医药大学营养师培训中心)
健康营养让大脑不再“贫血”
发布时间:2011/3/18

 


 
    不少人觉得,老年人乏力、眩晕(甚至跌倒)是年老体衰的正常现象,但做完CT等影像学检查后却并没发现这些老人有什么大问题。这时,医生可能会告诉患者,他们患有“脑供血不足”。大脑“贫血”严重吗?应该怎么弥补呢? 


    一般而言,人体在60岁后进入老年期,身体各器官明显衰退。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患者,可以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变窄,血液供应会出现一定的短缺。如果血黏度也高,血供的短缺程度及范围会更加扩大。 


    重量上,大脑只约占身体的2%;但耗氧量,前者却占20%。而且大脑对缺血、缺氧的“容忍程度”很低,一旦供血不足,大脑功能必然降低,引起头晕、头昏、头痛、心烦、耳鸣、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情况。供血时好时坏,症状也就时轻时重,如果供血出现急剧下降或中断,就容易导致中风、脑梗死,这时患者的症状体征就会更加明显。 

 
    为进一步明确是否存在早期慢性脑缺血,可做颈部和颅内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脑血管造影,头颅ECT(一种利用放射性核素的检查方法)检查,一些情感、抑郁、焦虑、智力等量表测定,眼底动脉检查,以及血压、血脂、血糖等相关危险因素的检查,以此来帮助判断是否存在脑动脉硬化、狭窄及供血不足,是否已经造成脑功能异常。早期供血不足是可以纠正的,但如果长期不能得到改善,可能引起脑白质变性、脑萎缩、血管性痴呆等,此时再想纠正可就晚了。 

 
    因此,早期发现脑组织慢性缺血,早期进行治疗,阻止疾病进展,才能取得较理想的疗效而一旦证实存在慢性脑供血不足,应针对相应疾病进行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控制血压 


    工作、生活要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的不良刺激,保证足够的睡眠,减少食盐的摄入(每日低于6克),合理规范服用降压药,注意心、脑、肾、眼等器官出现并发症。 

 
调血脂,降血黏 

 
    饮食调整、控制饮食,远离高脂食物,少吃动物肝脏、脑、肥肉、油炸食品,多饮水(每人每天至少补充1500~2000毫升),可多喝菜汤、绿豆汤和淡绿茶水。还要经常吃绿叶蔬菜、新鲜水果、全谷类食物、深海鱼类、豆类食品,饮用低脂肪或不含脂肪的乳制品。严格戒烟,但可适度饮用低度酒,多用菜油、橄榄油等植物油做菜。 

 
    运动应控制理想体重,防止过重或肥胖。这就需要适当参加锻炼,运动方式一般以中速步行(注:每分钟约100~120步,平均步幅约0.6米)、慢跑、游泳、跳绳、做健身操、骑自行车等有氧活动为宜。 

 
    药物药物治疗也是必要的,如调脂时,可选择他汀类的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等。 


治疗糖尿病 

 
    患者如发现患糖尿病,应积极防治,否则极易加重脑缺血病情。生活中,应调整饮食结构,控制主食摄入量,合理搭配每日总热量、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比例,订出自己较理想的食谱。患者还应依据自身功能情况和疾病特点适当参加体育锻炼,这有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助于康复。 
 
    病情较重者,在前述基础上还需要配合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磺脲类、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等,并且应经常检测血糖水平,调整药物及剂量,注意防止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警惕糖尿病并发症出现并作相应处理。 

12下一页 到第  页
Copyright 2005-2025 四川搏锦程职业培训学校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名访问者
蜀ICP备06016873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0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