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营养学会培训中心(原成都中医药大学营养师培训中心)
冬季食补
发布时间:2009/11/18

    俗语说: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冬季气温过低,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就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以产生更多的能量,适应机体的需要,所以必须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同时,寒冷也影响人体的泌尿系统,排尿增加,随尿排出的钠、钾、钙等无机盐也较多,因此应多吃含钾、钠、钙等无机盐的食物。可多吃蔬菜,适当增加动物内脏、瘦肉类、鱼类、蛋类等食品,有条件的还可多吃鸡、甲鱼、龟、羊肉、桂圆、荔枝、胡桃肉、木耳等食品,这些食品不但味道鲜美,而且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不仅能补充因冬季寒冷而消耗的热量,还能益气养血补虚,对身体虚弱的人尤为适宜。其它还有药酒、药粥等,均可根据各自的体质情况选用。下面,推荐几款食疗方:

 

1、黑芝麻粥

  

         配料:黑芝麻25克、粳米50克。

  做法:黑芝麻炒熟研末备用,粳米洗净与黑芝麻入锅同煮,旺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成粥。

  功效:补益肝肾,滋养五脏。注:本方更适于中老年体质虚弱者选用,并有预防早衰之功效。

  

 

    2、虫草蒸老鸭

  

    配料:冬虫夏草5枚、老雄鸭1只、黄酒、生姜、葱白、食盐各适量。

  做法:老鸭去毛、內脏,冲洗干净,放入水锅中煮开至水中起沫捞出,将鸭头顺颈劈开,放入冬虫夏草,用线扎好,放入大钵中,加黄酒、生姜、葱白、食盐、清水适量,再将大钵放入锅中,隔水蒸约2小时鸭熟即可  (也可用气锅蒸)。

  功效:补虚益精,滋阴助阳。本方以虫草为主,助肾阳,益精血;以老鸭为辅,滋阴补虚。方中一偏于补阳,一偏于补阴,两者合用,共咸补虚益精,滋阴助阳之权威药膳。

  

 

    3、西红柿砂糖藕

  

        配料:西红柿2个、藕1节、沙糖适量。

  做法:西红柿去皮,开水煮藕(3至5分钟),两者一并放入盘中,撒上砂糖即可。

  功效:健脾开胃,生津止渴。

  

 

    4、苁蓉羊肉粥

  

        配科:肉苁蓉30克,羊肉150-200克,大米适量,食盐、味精各少许。

  做法:羊肉洗净切片,放锅中加水煮熟,加大米、苁蓉共同煮粥,以食盐、味精调味服食。

  功效:温里壮阳.补肾益精。适用于腰膝冷痛、阳痿遗精、肾虚面色灰暗等。

  

 

    5、龙马童子鸡

  

        配料:虾仁15克,海马10克,子公鸡1只,料酒、味精、食盐、生姜、葱、水豆粉、清汤各适量。

  做法:将童子鸡宰杀后,去毛杂、洗净、装入大盆内备用。将海马、虾仁用温水洗净,泡10分钟,分放在鸡肉上,加葱段、姜块、清汤适量,上笼蒸至烂熟。出茏后,拣去葱段和姜块,加入味精、食盐,另用豆粉勾芡收汁后,浇在鸡的面上即成。服用时,食海马、虾仁和鸡肉。

  功效:温肾壮阳,益气补精。适用于阳痿早泄,小便频数、崩漏带下等。

  

 

     6、糖醋带鱼

  

         配料:带鱼500克,姜2片,葱1根切段,蒜茸l勺,糖及醋各4勺,水3/4杯,生粉l勺,酒1勺。

  做法:1.将带鱼冲洗干净,抹干水分,切块,用少许盐、酒稍腌,扑上生粉;2.烧锅下油,将带鱼放入油锅內炸约10分钟,至金黄色,达到外焦內软时捞出,沥干油分,装盘;3.下油爆香蒜茸、姜片及葱段,再倒入糖醋料煮开,趁热将糖醋汁淋在鱼身上。

  功效: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7、荷叶盐烤鸭

  

        配料:老鸭1000克,鲜荷叶1大片,花椒l/3勺,八角2粒,粗盐1000克,精盐及油适量。

  做法:1.宰鸭剥肚,去內脏,洗净,用花椒,八角及调味料将鸭煮1小时,再吊干30分钟;2.用荷叶将鸭包扎好,大瓦堡内放入滚热粗盐,将鸭烘烤约30分钟,再加滚热粗盐烘烤30分钟,烘烤时要不停转动鸭身至鸭熟,再将鸭取出,解开荷叶,将鸭切块上盘。

  功效: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8、鲜茄烩猪扒

  

         配料:瘦肉500克,番茄300克,洋葱1个,鸡蛋1个,姜汁1勺,葱段少许,酱油1勺,糖2乃勺,酒、盐各1/2勺。

  做法:1.将猪肉去筋洗净,吸干水分,切长方形厚块,用刀背将肉两面捶松,用腌料腌约30分钟;2.将鸡蛋去壳搅匀,将腌透的肉决投入蛋浆后取出,扑上生粉;3.洋葱、番茄洗净后切碎;4.烧锅下油,将肉块煎至硬身,再加入一些油,将猪扒浸炸至熟,倒出,沥干油分;5.烧锅下油,加入洋葱粒及番茄,将猪扒回锅烩煮至各料皆熟,加入少许糖及盐调味即可上盘。

  功效: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Copyright 2005-2025 四川搏锦程职业培训学校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名访问者
蜀ICP备06016873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0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