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营养学会培训中心(原成都中医药大学营养师培训中心)
中药材防伪认证或可遏制中药假药情况
发布时间:2010/11/2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市场专业委员会对17个中药材市场进行调研,发现“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现象仍相当严重,该专业委员会将开展地产药材可追溯防伪身份认证试点工作——


  最近,央视东方时空栏目曝光了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出售假药。其实,“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现象在药材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并不鲜见,关键是如何监管。记者在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市场专业委员会日前于河南禹州召开的年会上获悉,该专业委员会今年将开展地产药材的“可追溯防伪身份认证”试点等工作,防止伪劣药材的流通,保护道地药材的品质,并针对药材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管理对策。


  “以假乱真、以次充好”顽疾难除


  今年试点地产药材身份认证


  药材市场里天麻标识产地均为云南或昭通小草坝,而实际上真正的小草坝天麻所占比例不到10%。
  今年,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市场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历时半年对全国17个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进行了走访调研,发现药材市场里产地不明的药材不仅只是天麻。该专业委员会主任周雷指出,目前进入市场的药材,来源混杂,规格、品种、标识、产地极其混乱,价格极其不统一。这种情况既影响了市场的声誉,又让百姓用药不放心。


  调研结果还显示,中药材市场自1996年整顿后,“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现象虽然受到相当扼制,但是并没有得到根本治理。有些地方,甚至仍相当严重。

 

  专家指出,由于中药材交易具有农贸性、随意性等特性,造成流通的难控性,导致流通过程中“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现象滋生。同时,由于贵细药材往往因道地性带来交易优势,而吸引其他产区的同类药材直接流入道地产区,导致“以次充好”现象,这种现象在全国范围内呈加剧之势。中药材市场交易的特性,使得国家仅仅利用行政手段来扼制并杜绝“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现象,成本极高,执行极难。


  鉴于此,中药材市场专业委员会认为,如何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手段,对中药材产品进行防伪认证从而达到规范市场交易,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已是当前紧迫的任务。
  该专业委员会提出,应严格按照药典要求,凡是进入市场的药材,必须标明产地,药材标识、包装应采取统一认证、防伪。今年,该专业委员将开展地产药材的“可追溯防伪身份认证”试点工作,防止伪劣药材的流通,保护道地药材的品质。并将通过建立全国中药材市场信息平台,实现规范药材的质量和价格。


  从业人员多未经统一准入培训,药材相关知识知之甚少


  专业培训,持证上岗,建立档案


  我国现有的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1996年由国务院授权一部三局合力进行市场整顿后批准。目前,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场地固定人员突破10万人,从事中药材交易突破百万余人,中药材年交易突破5000亿元。


  然而,“中药材市场自验收至今已14个年头,基本无人过问。目前市场就业人员多为农民,药材市场摊位与农贸市场相似;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未经过规范统一的准入培训,对药材的产地、功用、真伪知之甚少。”有关专家告诉记者。


  “中药材市场就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该专业委员会认为,应尽快对全国中药材市场就业人员进行分类、分期、分批的专业培训,实行持证上岗。


  今年,该专业委员会将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共同制定药材市场从业人员的培训计划和教材,有计划地开展全国中药材市场从业人员中药鉴定技术、技能的普及性上岗培训工作。合格者由中国中药协会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统一发放证书、登记造册、建立档案。今后从业人员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如出现制假卖假、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的,发证单位将收回证书,并记录在案。


  上述两条对策如能推广实施,将会从源头保证中药材质量及安全有效,保障中药材市场规范可持续发展。

 

Copyright 2005-2023 四川搏锦程职业培训学校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名访问者
蜀ICP备06016873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024号